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。河源是一個農村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市90%和46.4%的傳統農業大市,大部分自然資源在農村。因此,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是解決河源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途徑。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,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戰略、首要任務,大力推進“1+6+N”,全面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和組織振興,加快建設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。
一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應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
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,只有產業興旺,農村才能興旺,農民才能富裕。河源是傳統農業大市,在原有農業的基礎上,應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農業,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,培育扶持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業轉化,才能不斷提高河源市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。一是培育特色產業。培育特色產業,必須因地制宜,利用自然資源優勢,在“特”字上狠做文章。如現在和平的獼猴桃,連平的鷹嘴桃,忠信的花生、火蒜等,都是當地的特色產業,可進一步做大做強。另外,河源不少地方由于地理地形地貌的特殊性,農業規模化較難發展,因此可積極發展優質稻、無公害蔬菜、生態畜禽、健康水產、特色水果、高山茶葉、良種油茶、嶺南藥材“八大特色產業”,把“生態河源”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“菜籃子、果盤子、米袋子”。二是不斷增加科技投入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支撐。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科技。比如,電子商務近年來發展迅猛,如能積極推動“互聯網+農業”銷售模式,全力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,讓農副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,接軌市場,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建設“兩個河源”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。第三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,充分發揮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作用,按照“以城帶鄉、以鄉促城”的思路,瞄準為中心城區、為珠三角、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配套服務,整合資源資金技術人才,聚集現代生產要素,進一步優化調整戰略布局,創新“三農”發展模式,率先走出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道路,探索出一條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路徑。
二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應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,河源在全市255個省定貧困村1761個自然村全面啟動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和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等工作,全力推動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工作,目前小有成效,但是仍存在村莊規劃混亂、醫療、教育條件落后,村容村貌臟亂差等問題。美麗鄉村的建設,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,提升農民生活品質,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,建設幸福河源的重大舉措。良好生態環境是河源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,美麗河源要靠美麗鄉村打底色,因此,必須結合各村實際,在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前提下,將建設美麗鄉村與幸福村居工程、發展鄉村旅游、農民住房改造、生態村莊建設等有機結合,推進“廁所革命”、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,實施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,形成一村一景、一村一業,一村一特色,推動全市打造成為“宜居、宜游”村居、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。
三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應大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
近年來,河源在“三農”工作上下了很大工夫,取得了明顯成效,但仍面臨著“雙重包圍”:一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仍是河源最大的發展不平衡、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河源最大的發展不充分;另一方面,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,城市還沒發展起來,缺乏帶動效應,也需要加快發展、迅速發展。因此,要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,河源仍需從多方面努力。一要抓好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,加快功能性配套設施建設,不斷完善城鄉公共服務。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聯系城鄉、服務居民的重要紐帶,是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,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,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,對城鄉一體化有重要的推動意義。二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區、各縣縣城和中心鎮的支撐、輻射、帶動作用,努力構建以中心城區為龍頭、各縣區為支撐、市縣鎮村協調發展的城鄉新格局。三要深化戶籍改革制度,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。戶籍制度改革不是簡單的戶口遷移,而應該是改革附著在戶口上的城鄉二元結構和資源利益分配,關鍵是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。
四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應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
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,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。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,一是要建立好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、培養好帶頭人。要抓住村黨組織這個關鍵,建強組織,建好陣地,健全制度,抓好黨建示范工程等工作,不斷提升村黨組織的組織力。二是要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、宗族惡勢力,維護基層黨組織的權利。黑惡勢力和宗族惡勢力在農村長期存在不僅危害村民的利益,破壞農村社會的穩定,而且還會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,導致民眾對基層政權和自治組織信任不足。因此,要加大對黑惡勢力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,決不允許其橫行鄉里、欺壓百姓,侵蝕基層政權。此外,還要加強農村基層法律宣傳教育,形成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有效鄉村治理體系,建立健全基層群眾自治、民主協商、群團帶動等機制,創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,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。
河源要發展,城鄉建設是關鍵,大力實施鄉村戰略,實現鄉村全面振興,才能不斷提升河源的城市承載力和要素集聚力,才能更好地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 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