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日獲悉,市社保局堅持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全力推行“互聯網+社保”新模式,不斷拓展網站、微信、移動終端、自助終端等多渠道公共服務應用建設,為全市參保人提供貼心服務。
2016年前,每到10月,社保局繳費大廳就開始排長龍。家住市區的參保人鄧義美說,每年都是排隊兩小時,辦理兩分鐘。自從市社保局開通微信繳費后,就可以坐在家里,不用3分鐘就輕松完成參保繳費,省時又省力。
據介紹,2016年10月,市社保局率先在廣東省推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微信繳費服務,市民只要關注“河源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”微信公眾號,進入“業務辦理”功能中“居民個人繳費”即可完成繳費操作。我市也由此成為全國第一批在“微信錢包—城市服務”中開通社會保險微信繳費服務的城市。
微信繳費自助平臺的開通,是市社保局推進“最多跑一次、最好不用跑”服務新模式,充分利用微信用戶浩大、使用頻率高的優勢,打破了傳統繳費模式,為參保人提供了便捷、省時、省力的繳費服務。據統計,2016年全市通過微信參保繳費的有10萬余人,去年近60萬人。
二孩政策放開后,生育保險受到大家普遍關注。為了辦理生育保險待遇報銷,新媽媽們往往要先后跑街道、醫院、社保等多個部門,整個過程,既折騰又累人。不少剛生完二孩的媽媽說,生完第一個小孩后,為了辦理生育保險待遇報銷,前前后后開了計劃生育證明、新生兒出生證明、工作證明,而生二孩的時候,只需要提供醫療費用票據、清單、診斷證明等材料,就可報銷了。據介紹,市社保局積極對接市衛計部門,打通數據信息共享之路,只要部門業務系統能查詢到如計劃生育情況、新生兒出生情況等,就無需參保人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。
此外,現在全市參保人異地就醫結算也實現了“一站式”。一是取消就醫地審批蓋章程序,參保人辦理備案時直接備案到就醫省份或地市,不需要填寫具體醫療機構名稱,方便參保人根據需要選擇就診醫療機構;二是為參保人提供窗口、網站、電話、傳真、手機APP、微信等多種服務渠道進行登記備案,無需再持入院診斷到窗口辦理登記,極其方便。
為方便參保群眾辦事,市社保局在服務大廳推行代辦制,一方面代辦員為前來辦理社保業務的群眾指引辦事方向,避免出現參保群眾來回跑、上下跑的情況;另一方面對一些行動不便或是身體不適的參保群眾,引導他們在休息區暫時休息,代辦員在參保人的授權下代為辦理相關業務,提供人性化服務。